2024 年,全球熱泵行業經歷了一次起伏。根據行業統計,全球銷量下降了約 1 個百分點。上半年下滑明顯,下半年才出現回暖。從地區來看,美國和日本表現亮眼,美國銷量同比增長 15%,日本全年增長超 5%;而歐洲則出現 21% 的大幅下滑,德國下降近 50%,法國下降約 25%,背后原因是電價偏高、政策不確定性加劇。中國市場則相對穩定,新增裝機與 2023 年基本持平,但部分細分品類銷售有所放緩。
在這樣的波動中,一個問題愈發清晰:中國的熱泵之路,應該如何走?
一、中國市場的潛力與挑戰
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熱泵安裝容量已達 270GW,但只覆蓋了不到 5% 的供暖需求,在供暖設備銷量中不足 10%。
這意味著,熱泵在中國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農村地區、華中和華南城市區域的新建與改造需求,將是未來的重要增量。與此同時,熱泵在商用和公共建筑中的應用也在增加,建筑規范與區域政策正在成為新的驅動力。
但現實挑戰也不容忽視:
用戶認知門檻高,“空氣源熱泵”概念復雜;
產品體驗需要更節能、更舒適,才能真正進入千家萬戶;
行業需要更多技術突破,來應對不同氣候條件下的穩定運行。
二、熱立方的堅持:22 年專注,只為“讓世人皆溫暖”
面對機遇與挑戰,成立于 2003 年的熱立方選擇了一條最不花哨,但最扎實的路——22 年堅持專注熱泵技術創新。
創始人童風喜(西安交通大學制冷與低溫專業)與鄭雙名(清華大學工程熱物理碩士)出身技術科研背景,他們的初心很簡單:讓熱泵真正走進普通家庭生活,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舒適、節能的冷暖體驗。
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熱立方在技術上不斷突破:
研發出全球首臺全直流變頻熱泵,打破采暖性能邊界;
產品能效高達 425%,在 -35℃ 至 55℃ 的極端環境下依然穩定運行;
從挪威的極寒,到漠河的冬夜,熱立方用產品驗證了可靠性。
2004年熱立方安裝在挪威的第一臺地暖機
三、“地暖機”:讓復雜科技變得簡單
行業的另一道難題,是傳播與認知。大多數用戶對“空氣源熱泵”概念并不熟悉,理解成本高,普及難度大。
2021 年,熱立方提出了一個創新思路:把“空氣源熱泵”重新定義為“地暖機”。簡單的三個字,把復雜的科技翻譯成用戶能理解的語言。戰略落地后:百度指數提升 19 倍;抖音指數增長近 1000 倍;全網聲量突破 20 億次;“地暖機”逐漸成為熱泵采暖的核心關鍵詞。
從行業術語到生活語言,這一步,讓熱泵離大眾真正更近了一點。
四、“舒適家 3.0”:一臺機器,四季舒適
除了命名,熱立方更注重產品本身的用戶價值。最新推出的 地暖機舒適家 3.0 系統,將采暖、制冷、除濕三大功能集于一體,通過地面水循環實現:
無風制冷,不再直吹冷風;
恒溫恒濕,四季舒適;
一機替代傳統中央空調 + 地暖組合,更節能、更健康。
這背后,是熱立方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不是單純的供暖或制冷,而是全年無憂的舒適生活體驗。
五、從行業到用戶:溫暖的落地
截至 2025 年,熱立方已在全國建立超過 500 家專賣店,華北銷量增長 200%,華東、華中區域銷量翻番。越來越多的家庭,因為“地暖機”,告別了傳統取暖的能耗與不便,迎來了新的冷暖方案。
在行業舞臺上,熱立方積極參與標準制定,推動技術進步;在用戶市場中,它更像一個守護者,用真誠與創新,把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全球市場的波動,提醒我們:熱泵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但從長遠看,它依舊是能源轉型和綠色生活的關鍵一環。
對熱立方來說,22 年的堅持和創新,正是為了在行業需要答案的時候,拿出一個既接地氣、又面向未來的選擇。
“讓世人皆溫暖”——這句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熱立方正在努力兌現的承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