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國產四足機器人打破沉寂十年世界紀錄”的新聞,再次引發全球對國產四足機器人的關注。無獨有偶,前不久,IDC發布的《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份額,2024:中國廠商領跑,具身智能開啟多元行業應用》報告中指出:中國廠商已成為全球四足機器人領域的主導力量。
四足機器人,也稱“機器狗”,是一種基于仿生學能夠通過四條機械腿靈活行走的智能機器人。具備穩定、靈活、承載能力強、自助導航等優點,擁有強大的地形適應能力和環境感知技術。
那么,四足機器人能做什么?從市場現狀來看,工業級市場憑借明確的需求與清晰的路徑實現了廣泛的應用。而杭州“六小龍”之一的云深處科技,作為深耕行業應用場景落地的機器人公司,其在應急消防、電力巡檢等多行業場景,積累了大量真實應用案例,或許會給我們一個答案。
應急消防
人工偵查搜救面臨高風險環境——災后泄露的二氧化碳、氯化氫等有害氣體可能致命,煙霧濃度過高、障礙物阻擋視線導致信息碎片化,而墜落物、觸電等隱患進一步威脅救援人員安全。傳統機器人則受限于地形適應能力,難以跨越廢墟、石堆等復雜障礙,轉向靈活性差、自重大,可能踩壓受困人員或改變環境結構,引發二次事故。
在這樣的情況下,四足機器人能做什么?
四足機器人可以憑借靈活的機械結構,深入人類難以到達的危險區域。它還可以通過搭載的全景相機、雙光云臺以及氣體傳感器,實時回傳高清畫面、溫度異常與生命體征信息以及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數據,為搜救提供智能化支持。
2024年5月,在“應急使命·2024”超強臺風防范和特大洪澇災害聯合救援演習中,某消防總隊與云深處科技聯合提供“四足機器人應急消防解決方案”,四足機器人與無人機協同,完成化學品突發爆燃險情偵察,圓滿完成演習任務。
電力巡檢
在變電站日常巡檢中,傳統人工巡檢暴露出明顯短板。如作業強度大且重復性高,巡檢結果易受人員狀態影響導致漏檢誤檢;惡劣天氣危及人員安全;復雜地形適應性差,難以覆蓋臺階、石子路等非結構化場景;非機器人方案成本高昂,輪式或掛軌設備均需對環境進行改造,投入成本較高等。
那么,在此場景下,四足機器人能做什么?
面對這長期存在的效率與安全難題,四足機器人通過技術創新帶來全新突破,它可通過搭載多模態傳感設備,自主導航完成變電站、配電房等設施的全覆蓋巡檢。
去年底,云深處科技的絕影X30 四足機器人在新加坡國家電網項目中實現落地應用,成為中國四足機器人在海外行業場景中首次商業化應用。云深處科技的四足機器人憑借熱成像功能能精準識別設備異常發熱點,氣體傳感器可檢測絕緣氣體泄漏,并結合可見光攝像頭實時記錄設備狀態。另外,在惡劣天氣下,其防護設計使其無懼環境干擾,持續穩定作業。
安防巡邏
在日常巡邏巡查中,依靠人力實現全覆蓋巡查、信息采集、快速響應,面臨顯著挑戰。不僅浪費人力,準確性也難以保證。
那么針對安防巡邏,四足機器人能做什么?
它們通過搭載多模態感知設備,全天候掃描大范圍區域,自動識別消防通道堵塞、異常煙霧等安全隱患,并實時回傳現場數據至管理平臺。部分機型還支持語音提醒與簡易報警功能,可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初期干預。在人員密集的重點區域,通過搭載喊話器等廣播類負載,可幫助人員指引疏散、秩序維護等。云深處科技的四足機器人,已經在江西南昌、北京經開、深圳寶安等地實現智能化安防巡邏落地。
教育科研
當下,四足機器人憑借模塊化硬件、開放算法平臺及多元化開發支持,已成為教育科研領域的重要創新載體,不僅能幫助用戶深入了解機器人特性與行業前沿技術,更能激發研究創造力,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那么在此領域,四足機器人具體有什么用?
教學層面,學生可通過拆解、編程與調試四足機器人,學習運動控制原理與算法開發;依托虛擬仿真平臺,可安全開展路徑規劃與環境感知實驗。在科研層面,研究人員可借助四足機器人的真實環境測試能力,持續優化步態算法與SLAM建圖精度,推動復雜環境下智能感知技術的突破。
例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及騰訊、阿里等頂尖高校和企業都已與云深處科技進行深度合作,將云深處科技的四足機器人納為主要教學科研的對象。
四足機器人到底能做什么?除了應急消防、電力巡檢、安放巡邏、教育科研之外,還在工業運維、建筑測繪、文娛體驗等多場景落地使用。四足機器人其核心價值,在于解決高危環境作業、復雜場景巡檢、城市安全治理等領域的行業痛點。隨著AI、感知與運動控制技術持續突破,以及機械臂等多功能模塊集成,四足機器人勢必在更多行業場景加速拓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