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是一種金融衍生品,它給予持有者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資產的權利。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期權使用方法:
投機
預期價格上漲:投資者預期標的資產價格將上漲時,可買入看漲期權。若到期時標的資產價格高于行權價格,投資者可行權并獲得差價收益;若價格未上漲,投資者僅損失期權費。例如,某股票當前價格為 50 元,投資者買入行權價格為 55 元的看漲期權,期權費為 3 元。若股票價格漲到 60 元,投資者行權,可獲利 60 - 55 - 3 = 2 元。
預期價格下跌:預期標的資產價格下跌,可買入看跌期權。當到期時標的資產價格低于行權價格,投資者能以較高的行權價格賣出資產,從而獲利。比如,某股票當前價格為 50 元,投資者買入行權價格為 45 元的看跌期權,期權費為 2 元。若股票價格跌至 40 元,投資者行權,可獲利 45 - 40 - 2 = 3 元。
套期保值
保護現有資產組合:持有股票等資產組合的投資者,擔心市場下跌導致資產價值縮水,可買入看跌期權。當市場下跌時,看跌期權的收益可彌補資產組合的損失。例如,投資者持有價值 100 萬元的股票組合,買入行權價格相當于該組合價值 90% 的看跌期權。若市場下跌 15%,股票組合損失 15 萬元,但看跌期權的收益可彌補部分損失,使投資者的總損失減小。
鎖定未來購買價格:對于未來有買入資產需求的投資者,可買入看漲期權鎖定購買價格。若未來資產價格上漲,投資者可行權以較低的行權價格買入資產;若價格未上漲,投資者可放棄行權,損失期權費。比如,某企業預計 3 個月后需購買一批原材料,擔心價格上漲,買入行權價格為當前原材料價格 105% 的看漲期權。若 3 個月后原材料價格上漲超過 105%,企業可行權,以約定價格買入原材料,避免因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
構建投資組合策略
牛市價差策略:買入一份較低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同時賣出一份較高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該策略適用于投資者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溫和上漲的情況,可通過收取較高行權價格看漲期權的期權費來降低成本,同時保留一定的上漲收益空間。例如,買入行權價格為 50 元的看漲期權,期權費為 5 元,同時賣出行權價格為 55 元的看漲期權,期權費為 3 元。若股票價格在到期時高于 55 元,投資者的收益為 5 元(不考慮期權費凈支出);若股票價格在 50 - 55 元之間,收益會隨著股價上漲而增加。
熊市價差策略:買入一份較高行權價格的看跌期權,同時賣出一份較低行權價格的看跌期權。適用于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溫和下跌的情況,通過賣出低行權價格看跌期權收取期權費來降低成本,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從價格下跌中獲利。例如,買入行權價格為 55 元的看跌期權,期權費為 4 元,賣出行權價格為 50 元的看跌期權,期權費為 2 元。若股票價格在到期時低于 50 元,投資者的收益為 3 元(不考慮期權費凈支出);若股票價格在 50 - 55 元之間,收益會隨著股價下跌而增加。
蝶式價差策略:由三個不同行權價格的期權組成,包括買入一份較低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買入一份較高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同時賣出兩份中間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該策略適用于投資者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波動較小,會在一定范圍內波動的情況。當標的資產價格在行權價格區間內時,投資者可獲得一定收益;若價格波動過大,投資者的損失有限。
期權的使用需要對市場有深入的了解和一定的專業知識,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和市場預期謹慎選擇合適的期權策略。在實際操作中,還需注意期權的到期時間、行權價格、期權費等因素對投資效果的影響。